栞的解释

栞 基本解释
● 栞
kān ㄎㄢ
同“刊”。①削;削除。《説文•木部》:“𣓁,槎識也。《夏書》曰:‘隨山𣓁木。’讀若刊。栞,篆文从幵。” ②订正;修订。北魏韓顯宗《上書陳時務》:“永垂百世,不栞之範。”③刻,雕刻。明葉盛《水東日記》:“先祖詩文早已栞完。”
英语 publication, periodical; publish
【漢典】
【辰集中】【木】
栞·康熙筆画:10 ·部外筆画:6
栞 《康熙字典》
【辰集中】【木】
栞·康熙筆画:10 ·部外筆画:6
【唐韻】苦寒切【集韻】【韻會】丘寒切,𠀤音看。【說文】栞本作𣓁,槎識也。【書·禹貢】隨山栞木。【徐鉉曰】木識謂隨所行林中,斫其枝爲道記識也。〈天天〉蓋其斫木低折狀,指事。【史記·夏本紀】九山栞旅作栞,《今文尚書》作刋。
又【集韻】稽延切,音甄。義同。
【漢典】
【卷六】【木】
↳𣓁 《说文解字》
(说文解字未收录“栞”字头,请参考“𣓁”字:) 【卷六】【木】
《說文解字》
槎識也。从木𭑈。闕。《夏書》曰:“隨山𣓁木。”讀若刊。栞,篆文从幵。苦寒切
《說文解字注》
(𣓁)槎識也。槎,衺斫也。槎識者,衺斫以爲表志也。斫之以爲表識,如孫臏斫大樹白而書之曰龎涓死此樹下,是其意也。禹貢:隨山𣓁木。夏本紀作行山表木。此古說也。今尚書益稷、禹貢皆作隨山刊木,九山刊旅。周禮曰:刊陽木。左傳曰:井堙木刊。木非不言刊也。然刀部曰:刊,剟也。剟,刊也。刊者,除去之意。與𣓁訓槎識不同。葢壁中古文作𣓁。今文尚書作栞。則未知何時改爲刊也。據正義已作刊,則非衞包所改。從木𭑈。闕。此云闕者,謂𭑈形不可識,無由知其形聲抑會意也。說文之例。先小篆後古文,惟為先壁中古文者、尊經也。夏書曰:隨山𣓁木。夏書謂禹貢也。讀若刊。此謂同音耳。苦寒切。十四部。
(栞)篆文從幵。李斯輩作栞,史、漢所引禹貢作栞,故知今文尚書作栞也。
【漢典】
栞 音韵方言
国际音标 kʰĄn˥ 日语读音 SHIORI韩语罗马 KAN现代韩语 간
客家话 [客英字典] kan1 [台湾四县腔] kan1 [梅县腔] kan3 [海陆腔] kan1粤语 hon1 hon2潮州话 kang5 (khâng)「揭阳、潮阳」kiang1
近代音 中古音 溪母 寒韻 平聲 看小韻 苦寒切 一等 開口;上古音 黄侃系统:溪母 寒部 ;王力系统:溪母 元部 ;
闽语
韵书 上古音 中古音
【漢典】
栞 字源字形
字源演变
甲骨文
金文
楚系簡帛
秦系簡牘
說文
隸書
楷書
楷書
楷書
「𣓁」說文‧木部
「栞」魯峻碑
「栞」
「栞」說文篆文
秦系簡牘 說文小篆 隸書 傳抄古文字
字形对比内地台湾香港日本
异体字刊 𣓁
【漢典】
【加载评论 】
【论坛讨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