哥萨克酋长国

哥萨克起源
编辑
哥萨克的形成是中古晚期东欧政治经济发展的产物。15-17世纪东欧农奴化过程中,不愿为奴的农民逃往边境地区,逐渐聚集成群,同时受到突厥民族的影响,形成了善于骑射、不受管束的独特文化认同。由于所处地区的地理环境特殊,人口稀少,各国中央政权管辖能力有限,哥萨克得以避免中央政权的打压,逐渐坐大。同时,各国中央政权也需要哥萨克抵挡克里米亚鞑靼人和其他游牧民族的袭击,早期周边国家的统治者对哥萨克一般采取怀柔政策[11]。
哥萨克基本可分为俄国哥萨克和乌克兰哥萨克。乌克兰哥萨克的分布较为集中,主要分布在第聂伯河两岸。其形成的确切时间有争议,但自15世纪开始哥萨克就为鞑靼人和立陶宛人所知[12]。
酋长博格丹·赫梅利尼茨基
国家建立
编辑
1648年春天,乌克兰大起义爆发。1648年5月,乌波爆发科尔松战役,波兰军队中有大量哥萨克倒戈,波兰的参战军队全军覆没,80 名显要贵族、127 名军官、8520 名士兵和 41 门大炮落入乌克兰哥萨克手中[13]。1648年12月,博赫丹·赫梅利尼茨基进入基辅,受到基辅市民的热烈欢迎。基辅学院师生称他为“摩西”和“解救人民于奴隶制之中的救世主”[14]。1649年2月,在与波兰代表团谈判时,赫梅利尼茨基称,他准备解放包括利沃夫在内的整个罗斯的人民[14]。
哥萨克酋长国疆界与今乌克兰版图对比
1649年8月,《茲博羅夫條約》签订,波兰承认哥萨克酋长国在基辅、切尔尼戈夫、布拉茨瓦夫三省的权力。1650年,乌波双方再次爆发战争。1651年,乌克兰哥萨克的盟友克里米亚鞑靼人自行从战场上撤退,乌克兰惨败,被迫签订《比拉采尔克条约》,波兰对乌克兰哥萨克酋长国权力的承认仅限于基辅省[14]。此后,乌波双方仍有大大小小的战争与冲突。
与俄国联合
编辑
主条目:佩列亚斯拉夫条约
博格丹·赫梅利尼茨基宣誓效忠沙皇
1653年,克里米亚鞑靼人第三次背叛乌克兰,乌克兰为抵御波兰进攻,转而向俄罗斯求援。1654年,乌克兰与俄罗斯签订《佩列亚斯拉夫条约》,双方结成军事同盟,赫梅利尼茨基宣誓效忠沙皇,乌克兰保有政治、军事、外交上的自主权;但俄罗斯得以在乌克兰驻军,驻军费用由乌克兰承担。此外,乌克兰有关波兰和土耳其的外交事务,由俄罗斯主持。沙皇承认哥萨克酋长国的国家地位,并提供6万个在册哥萨克登记名额[15]。
乌克兰哥萨克将《佩列亚斯拉夫条约》视为对双方义务做出约定的契约。赫梅利尼茨基承诺效忠并提供军事服务,以换取莫斯科的保护。然而在沙皇眼中,乌克兰人只是一群新的臣民,他在为他们提供了一定权利和待遇之后就不再负有任何义务。赫梅利尼茨基曾希望沙皇也向乌克兰人起誓,承诺保障乌克兰的独立,但俄国使节瓦西里·布图尔林拒绝了该提议,理由是俄国沙皇从不向臣民宣誓[16]。
内战
编辑
主条目:废墟年代和安德鲁索沃条约
1657年8月,博格丹·赫梅利尼茨基去世,他死前曾主导选举,使其子尤里·赫梅利尼茨基得以继任盖特曼一职。尤里·赫梅利尼茨基年仅16岁,且时常发作癫痫。1657年秋天,酋长国总理大臣伊凡·维霍夫斯基发动不流血政变废黜尤里,再度主导选举,推选自己为盖特曼。伊凡·维霍夫斯基代表哥萨克酋长国内部贵族阶层的利益,哥萨克军人则对此不满。扎波罗热哥萨克军对其当选的合法性提出质疑。此外,维霍夫斯基希望实行更加独立于莫斯科的政策,莫斯科从而支持维霍夫斯基的反对者。1658年6月,维霍夫斯基军队与扎波罗热哥萨克军队在波尔塔瓦爆发冲突,双方约有1.5万人死亡,维霍夫斯基胜利,但元气大伤。哥萨克酋长国内战序幕由此拉开[15]。
维霍夫斯基认为,乌克兰哥萨克和沙皇间的《佩列亚斯拉夫条约》是有条件的:一旦沙皇不履行其义务,他就有权废除协议。而沙皇不承认该协议规定了他的义务。1658年9月,维霍夫斯基在哈佳奇召集哥萨克会议,会议批准哥萨克酋长国以平等成员国的身份加入波兰立陶宛联邦,史称“哈佳奇联合”[15]。
乌克兰与波兰修好后,俄国沙皇发出呼吁,号召乌克兰哥萨克反抗“叛徒”维霍夫斯基,内战正式爆发。俄国军队与扎波罗热哥萨克军队夺取哥萨克酋长国南部地区。1659年春,维霍夫斯基亦发出呼吁,声称沙皇违反协议,侵犯乌克兰人的权利与自由。维霍夫斯基与克里米亚鞑靼人结盟,反击挺进中的俄军。1659年6月,科诺托普之战打响,维霍夫斯基大胜,俄军阵亡4万多人。克里米亚鞑靼人乘胜追击,洗劫俄国南部边境。莫斯科城内亦流传沙皇即将逃离首都的谣言[15]。
随后,波兰议会批准哈佳奇联合,但并未完全兑现当初对维霍夫斯基的承诺,优待条件缩水。许多乌克兰哥萨克将维霍夫斯基视为叛徒,维霍夫斯基失去统治集团内部其他成员的支持,被迫逃往波兰统治下的西乌克兰地区[15]。
伊凡·维霍夫斯基被推翻后,尤里·赫梅利尼茨基在一众哥萨克军官支持下重新掌权,并重启与俄罗斯的谈判。俄罗斯承认尤里·赫梅利尼茨基当选为盖特曼,但同时提出要求:今后的盖特曼选举都需要得到俄罗斯的承认;盖特曼无权处理外交事务;盖特曼无权未经俄罗斯同意任命团长;俄罗斯有权在乌克兰各主要城市驻军。1660年1月,尤里·赫梅利尼茨基的表亲丹尼洛·维霍夫斯基对基辅的俄罗斯驻军发动袭击,失败后落入俄罗斯手中并被折磨致死。一位波兰外交官如此记录:“他全身被鞭子抽烂,挖空的眼眶里塞进了银子,耳朵也被人用钻头挖开,同样塞上了银子。他的手指被削掉,双腿也被人沿着脉管切烂。总之,如此残忍闻所未闻。”此事之后,尤里·赫梅利尼茨基亦改变立场,转而效忠波兰国王,并再度击败俄罗斯军队[15]。
乌克兰重归波兰国王治下后,却不得不接受更为苛刻的条件。新订立的条约删去了“罗斯公国”的表述。同时,第聂伯河左岸的哥萨克军团在俄罗斯支持下选出了自己的临时统领。尤里·赫梅利尼茨基数次试图平叛而未果。1663年,尤里·赫梅利尼茨基宣布退位,并归隐于修道院。同年,右岸和左岸哥萨克各自选出了自己的首领,分别宣布效忠于波兰和俄罗斯,但这些哥萨克首领后来均有叛乱。1667年,俄罗斯与波兰签署安德鲁索沃条约,乌克兰沿第聂伯河被瓜分至1687年[15]。
彼得罗·多罗申科时代。
编辑
马泽帕时代
编辑
卡尔十二世和马泽帕在波尔塔瓦战役后的第聂伯河
在1687年,伊凡·马泽帕被选为酋长后,毁灭时代正式结束了。马泽帕给国家带来了近20年的稳定與和平。他让乌克兰再次统一于酋长的统治之下。酋长国在他的统治下欣欣向荣,而该国的文学和建筑学则更是。在马泽帕的统治时期发展出来的建筑形式被称为乌克兰巴洛克风格。
在马泽帕的统治时期时,沙皇俄国和瑞典帝国之间爆发了大北方战争。马泽帕与彼得一世的联盟让酋长国损失了很多哥萨克,也让俄罗斯干涉酋长国的内政。在沙皇拒绝出兵保卫乌克兰,阻止卡尔十二世的盟友波兰国王斯坦尼斯瓦夫·莱什琴斯基进攻乌克兰后,马泽帕与部分的扎波罗热哥萨克在1708年10月28日轉向与瑞典人结盟。大北方战争的关键之战发生在1709年6月的波尔塔瓦,这场战役俄罗斯胜利,也击碎了马泽帕让乌克兰独立的目标,之前与瑞典的一份条约。波尔塔瓦战役之后,酋长国的主权变得有名无实,而俄罗斯也成立了基辅省。
灭亡
编辑
18世紀的烏克蘭
在叶卡捷琳娜二世统治时期,哥萨克酋长国的主权被日渐剥削。在先前的几次尝试后,酋长一职最终在1764年被俄罗斯政府废除,被小俄罗斯执行管理委员会替代。于是,酋长国完全被俄罗斯帝国吞并。
1775年5月7日,在女皇叶卡捷琳娜的直接命令下,扎波罗热要塞被毁。6月5日,俄罗斯炮兵和步兵包围了部落,并将其夷为平地。俄军对哥萨克实施裁减,国库档案被没收。科绍夫依酋长佩特罗·卡利尼舍夫斯基遭到逮捕,并被流放至索洛韦茨基群岛。这也终结了扎波罗热哥萨克。